检索

粮食供应数量信息采集与价格预测技术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2-10-09  |  【打印】 【关闭

项目概况 :

该课题围绕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信息保障关键技术需求,通过在粮食粮源数量信息采集、粮食价格预测和粮仓清仓查库等技术有所突破,带动制约粮食宏观调控信息采集瓶颈的解决,提高粮食供求和储藏等宏观调控环节的信息采集、监控、信息分析能力,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信息保障,提高粮食宏观调控的信息化水平。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非接触式粮仓储粮数量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粮仓内粮堆体积和不规则粮仓形状的检测,利用超宽带探地雷达技术检测粮仓内储粮密度和杂物识别,以及粮仓墙厚、工作间、通风管道、内置仪器等的识别,利用声检测设备进行粮食密度检测,并结合其它检测仪器进行空仓或实仓的检测。同时,结合粮仓实物检查的自查、复查和抽查业务,开发粮食库存实物检查系统,满足清仓查库的要求。

短期粮源供应数量监测与价格预测技术研究: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影响粮食粮源数量的因子,包括全国旱情、冬小麦病虫害和全球粮源主要参数,在此基础上构建粮食粮源短期预测模型,开展粮食粮源数量预测与预警。研究农民自留粮与粮食价格的影响关系,开展饲料粮需求调查及其与粮食价格的影响关系,结合市场和政策因素影响分析,构建粮食供应数量短期预测模型,开展粮食短期供应数量预测。建立粮食价格短期预测的多变量概率分布模型、局部均衡模型和推算模型,开发粮食价格短期预测。

中长期粮源供应数量监测与价格预测技术研究:围绕中长期粮源与供应数量监测与价格预测技术开展研究,通过在粮食粮源数量信息采集、粮食价格预测,提高粮食供求和粮食自给率等宏观调控环节的信息采集与分析能力,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信息保障,提高粮食宏观调控的信息化水平。

技术创新点:

(1)综合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超宽带雷达、声检测技术测量粮仓储粮体积。其中三维激光扫描用于粮仓内粮堆体积测量,超宽带雷达和声检测技术等用于探测墙体厚度、仓内工作间、通风管道、内置仪器及杂物的体积及空间分布。开发粮仓储粮体积的积分求算模型。

(2)通过使用超宽带雷达对粮仓的物理特征进行探测,辨别粮面位置、仓内工作间管道内置仪器和杂物大小及空间分布。

(3)通过声波对粮食密度进行检测,通过计算声波在粮食中的传播速度和振动特性建立粮食密度模型,获取仓内散存粮的密度等特性。

(4)粮仓储粮参量的集成检测,综合利用超宽带雷达、声检测技术及其它非接触式检测技术测量粮仓内粮食种类和密度。

(5)开发粮食库存实物检测系统,将非接触式粮仓储粮数量检测仪器与粮库储粮的自查、复查和抽查业务相结合,形成清仓查库的能力。

(6)开展粮食产量遥感监测,保证粮食产量数据的客观性。

(7)根据气象灾害(旱情、洪涝灾害等)、主要限制因子(云量、大气污染等)以及相关因素(畜产品供应、生物能源、国际市场价格等)的监测,分析其对粮食粮源数量的敏感性,估计粮食短期供应数量。

(8)基于多变量经验概率分布和局部均衡模型的短期粮食价格预测技术;

(9)开展饲料粮需求预测,分析饲料粮需求对粮食供应数量与价格的影响;

(10)基于农民自留粮调查、自适应-局部调整综合预期模型的建模分析;

(11)基于短期粮食价格预测模型的短期粮食价格预警系统构建技术;

(12)建立基于网格的粮源数量预测模型,根据粮食粮源数量中长期自然限制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的监测与趋势分析,开展粮食粮源数量中长期预测。

(13)基于遥感监测和趋势分析相结合的粮食中长期供应数量预测,保证了分析预测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14)在粮食供需影响因素分析上将采用前沿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在粮食中长期价格预测方面,将分别采用全球粮食一般均衡模型、全国粮食部门均衡模型、区域粮食供需和价格预测模型。

(15)饲料粮中长期需求分析,及对粮食供应数量与价格的中长期影响;

(16)将全球、全国和不同区域的粮食供求、价格和粮食安全问题集中在统一的框架和一套完整的模型系统下开展研究,并且首次将自然资源约束和社会经济因素结合起来对全球、全国和各区域粮食供求和价格进行预测。在各个模型的链接上我们将采用动态迭代的方法,避免了以前类似研究采用单步直接传导而引起的预测结果误差,在研究思路上具有重要创新。

项目主要应用范围:

粮仓储粮数量检测仪器在转化为产品后,可以提高粮食管理部门和粮食储藏行业进行粮仓储数数量检查工作科学性、准确性和测量速度。本子课题研究的测量仪器可以作为粮库管理的标准,在粮堆中除了布设温度和温度传感器外,同时布设声波传感器和电磁波传感器,以进行快速的密度测量。同时,依靠三维激光扫描仪和粮仓监控摄像头,可以快速得到数仓储粮和体积数据,并计算出准确的密度值。粮仓储数数量检测信息系统可以将粮仓储粮数量检查信息及时汇总和上报,可以供粮食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迅速、准确得掌握粮食储备的数量,以便进行宏观决策。

粮源数量与价格预测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及时掌握粮源供应数量和价格,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在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中国粮食供需平衡不但影响国内粮食市场,而且直接影响国际粮食市场,涉及我国国际贸易中巨大经济效益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通过粮源和价格模型和预警系统的构建,可以增强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利用现代模型和预警技术,建立有效的价格预测模型和预警系统,为各级粮食主管部门及其国有粮食储备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购、销、调、存以及相关的市场、需求、进出口和调控信息,提高粮食行业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项目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可以提高预测能力,通过干涉市场交易带来巨大收益。通过本项目的开展可以实时地开展全球粮食供应能力预测,直接服务于粮食宏观调控,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及相关决策中处于主动位置。由于粮食信息的高效、可靠及实时获取,可以大量节省在粮食区域之间、区域内部及进出口交易中由于信息不灵导致的资源浪费,此一项每年至少可以节省上亿元资金。

预期效果:

节省粮食清仓查库资金:简化大规模的粮食清仓查库,可以节省大量开支,就2001年的全国清仓查库,动用了13万人,历时近1年,开支超过2亿元。

提高短期预测能力,通过干涉市场交易带来巨大收益:2003-2004年,美国农业部发布 “全球大豆产量下降,价格会有较大幅度上升”的虚假信息。导致国际粮食贸易中大豆期货价格上升。结果证明这只是美国为了在国际大豆贸易中获取利益所采取的一种策略,然而我国的相关粮油企业却蒙受了高达1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通过本项目的开展可以实时地开展全球粮食供应能力短期预测,直接服务于粮食宏观调控,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及相关决策中处于主动位置,避免类似于2003-2004年“大豆风波”的再次出现。由于粮食信息的高效、可靠及实时获取,可以大量节省在粮食区域之间、区域内部及进出口交易中由于信息不灵导致的资源浪费,此一项每年至少可以节省上亿元资金。

合作方式:

一次性技术转让,技术入股

Copyright © 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海淀区中关村保福寺100号 邮政编码:100086
联系电话:010—62565301 传真:010—62653995 网址:http://www.nctt.ac.cn 邮箱:caszyzx@cashq.ac.cn